盛夏時節,莘縣馬本齋烈士陵園內綠樹成蔭、松柏茂盛,肅穆莊嚴、干凈整潔。
這離不開獨臂老人蔡恩坤的日常打掃。這位1971年入黨的老黨員,是莘縣張魯回族鎮韓莊村人,已經在這里義務守陵38年。
馬本齋烈士是著名的抗日英雄,曾率領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在莘縣等地區英勇作戰,對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44年,馬本齋因病逝世,他的精神影響了一代代莘縣人,其中就包括守墓人蔡恩坤。
“我是從小聽著馬本齋的故事長大的,村里人會講他如何打日本鬼子,是個大英雄……我在他的影響下當了幾年兵。”蔡恩坤告訴記者,他是1969年參軍入伍,在部隊做炮兵,一次執行任務時被機器切去了左前臂,于是在1973年結束部隊生活退伍回到家鄉。
1985年,莘縣為了紀念馬本齋,為其建立烈士陵園,陵園一建成,蔡恩坤便主動要求去為馬本齋守陵。初建的陵園條件簡陋,進出都是土路,很不方便。蔡恩坤住在園內僅有7.8平方米的磚房內,每天清晨起床就開始打掃院落,這一干就是38年。
從最初的2畝地,到現在的10畝地,蔡恩坤對陵園內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也都很有感情,他能清晰地記著哪棵樹是誰栽種的、是什么時間栽種的。這些年,蔡恩坤在陵園內也栽下了不少楊樹、柏樹和四季常青的冬青,他說:“人不可能時時刻刻陪著馬司令,這些樹可以長期陪著馬司令。”
“馬本齋提出‘牛刀子剜心’的戰術,即首先集中優勢兵力,打掉敵人總部八公橋,然后再以得勝之軍清掃外圍據點……”在陵園展廳內,蔡恩坤對馬本齋打過的一場場戰役都“如數家珍”。這些年,蔡恩坤會在政府和學校舉辦活動時充當講解員,他對馬本齋的事跡已經能夠倒背如流。
每逢清明節、建軍節等,都有附近村民和中小學生來墓地祭掃;每年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群眾組團前來參觀、瞻仰烈士英雄。這讓蔡恩坤感覺很幸福,感覺自己從事的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更承載著無數老兵、甚至是一代人對英雄的敬仰。
“一天不來這里,就感覺心里空落落的。”38年的守護,讓蔡恩坤已經成為習慣。省道德模范、山東好人、聊城好人……這些年蔡恩坤也獲得了一些榮譽,他只是淡淡地說愧不敢當,“自己只是干了自己該干的事”。
戰場上的驚心動魄,固然令人敬佩,在平凡崗位上的默默堅守,同樣令人尊敬!38年來,蔡恩坤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先烈英雄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記者 趙宏磊
2023-07-03 09:21:41
2023-07-03 09:20:31
2023-07-03 09:08:03
2023-06-20 16:41:40
2023-06-11 17:19:36
2023-05-24 08:24:5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