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目倫 通訊員 霍夢瑤) “原來的制熱方式是用天然氣,每天要花2102元。改用電制熱后,每天僅需574元,節能效果顯著。”5月9日,聊城聯通公司辦公室主任張長俊算了這樣一筆賬。
經過一年多時間,已建成投用近30年的聊城聯通大廈完成了綠色低碳改造。據測算,改造前的聯通大廈全生命周期(50年)運行階段碳排放量達68.6萬噸,節能改造后僅為32.8萬噸。這是我市東昌路(站前街—光岳路段)沿街建筑綠色低碳改造的一個縮影。
聊城市住房和建設事業保障中心城建服務科科長周安堂介紹,東昌路綠色低碳改造項目全長11.6公里,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對東昌路沿線149處公共建筑進行改造,二是提升道路交通設施水平,三是利用地下空間等建設公共停車場,四是提升部分東昌路沿線綠地功能,建設綠色低碳兒童科普基地。為建設現代化宜居城市,高品位推進城市更新,我市積極探索、創新綠色低碳發展路徑,探索出獨具特色的“聊城模式”。
秉承“綠色低碳”理念。本次改造通過對東昌路所有建筑、地塊“精細算賬”“整體包裝”,逐棟樓、逐項目測算投入和產出,挖掘出碳交易、節能收益、地源熱泵、光伏發電、停車場、廣告位等盈利點,力爭實現多贏局面。同時,以“低碳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為主題,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盡可能增加綠化面積,提升城市活力,拓寬活動空間,改善生態環境,通過向市民尤其是少年兒童宣傳綠色低碳文化,讓綠色低碳理念根植人心。
推廣“綠色改造”模式。本次改造優先采用經過認證的綠色建材、高品質建材,同時優化空調能源站和能源監測系統、更換空調機組、節能型變壓器和散熱器系統等,達到節能降耗減排的目的。對沿線每一棟建筑做出針對性的具體改造方案,通過建設光伏發電裝置、地源熱泵等方式降低建筑能耗,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新風尚。創新土地分層出讓模式,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并結合機關單位庭院建設立體車庫,推動城市向功能復合、立體開發的緊湊型發展和垂直發展。進行智慧燈桿及綠波改造,提升交通設施智能化程度及通行效率,有效緩解沿線交通擁堵等問題。經測算,建設停車場與充電樁、更新改造智慧燈桿、改造綠波交通信號裝置,可減少油料消耗總量約580萬升/年,減少二氧化碳排量1.3萬噸/年。
實施“綠色施工”方式。為最大限度節約資源并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本次改造實行了文明施工、封閉施工、減少噪音擾民、減少環境污染、清潔運輸、減少場地干擾等方式。其中,地下停車場項目采用靜壓法進行鋼板樁施工,實現施工過程無振動、噪音小、精度高且作業面小等目標;通過利用霧炮增加空氣及地面濕度、及時沖洗清運車輛、全面覆蓋等降低土地揚塵,避免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
2024-05-16 16:31:04
2024-05-16 16:30:15
2024-05-16 16:29:27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