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磊嘴里噙著哨子,挺拔地站在路口
文/圖 崔崴 馬新濤
“戴好安全頭盔,大膽走嘍,過去嘍!”5月8日早晨7時30分,市城區陳口路聊城二中路口,車輛川流不息,“哨子老閆”嘴里噙著哨子,身姿挺拔地站在路口,用標準的姿勢進行交通指揮和道路疏導。
“哨子老閆”的真實名字叫閆磊,是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隊直屬一大隊聊大中隊的一名輔警,“哨子老閆”是附近群眾對他的昵稱。參加工作十多年來,他先后在柳園路與東昌路交叉口以及陳口路聊城二中路口的交警崗亭工作。他執勤的場景曾被熱心市民拍下來傳到網上,一下就“火”了起來。
“老閆的哨聲不只頻率高,還特別響。”家住金柱大學城的居民劉紅星說,“陳口路寬約30米,路兩邊有幾個小區,車水馬龍中,總能看見‘哨子老閆’吹著哨子指揮交通,聽到他的哨聲就很安心。”
“把哨子吹得又急又響,不是件容易事。第一次上崗執勤完,腮幫子疼得說不出來話。”閆磊指著自己的臉頰說。
閆磊執勤的路口,周邊小區多、學校多,車流量和人流量都很大。特別是早晚高峰期,通行壓力更大。為了保證每一輛車、每一位行人安全通行,閆磊集中注意力不停地吹哨,不斷揮動手臂疏導交通。
路兩旁雖栽有不少供人遮陽的樹木,但閆磊必須站在路中央,接受烈日暴曬,眼觀六路,耳聽八方。1個小時的執勤結束,他整個后背都濕透了。“時間久了,我也習慣了這種工作狀態。”閆磊輕描淡寫地說。
智能化信號燈普及,為什么還需要人工吹哨指揮交通?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隊直屬一大隊聊大中隊中隊長張傳璽道出了原因。他們曾嘗試將此處的人工指揮改為信號燈指示,并不斷根據路面情況進行優化,但信號燈的疏堵能力還是比不上閆磊的指揮。此處路口不寬,陳口路沿線有多個路口,當早晚高峰車流量接近飽和后,缺乏機動性的信號燈有時會引發不必要的擁堵。“他的哨聲比信號燈還管用!”張傳璽笑著說。
“我每天上下學都要經過這個路口,無論酷暑寒冬,還是刮風下雨,閆叔叔都會在這個路口執勤,非常敬業。”說起“哨子老閆”,有些靦腆的文苑小學四年級二班的孫同學侃侃而談,“老師曾組織我們,利用周末時間專門到路口觀摩閆叔叔指揮交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閆叔叔指揮交通的姿勢可帥啦,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只要我們的工作能讓群眾滿意,我就感覺值!”說話間,閆磊興奮地背誦起他新創的“交規順口溜”:“單車停在停車線,遵章守法是模范;整整齊齊排一行,一道亮麗風景線。”
2023-05-10 10:11:52
2023-05-10 10:03:00
2023-05-10 09:49:5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