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苑莘
青草、綠水、紅金魚、黑水鳥……8月24日,位山濕地公園內綠樹成蔭、游人如織。“暑假期間,每天都有很多孩子來這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景區負責人秦臻說。
位山濕地公園所處的位山灌區是國內六大特大型灌區之一,是黃河下游最大的引黃灌區,公園里的龐大水域就是沉沙池。為了讓黃河水為下游地區所用,灌區需要大量土地沉積河水中的泥沙,久而久之,池區生態變得脆弱,土地變得貧瘠,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很大不便。
這一切在過去幾年得到了改變。2016年,市委、市政府將位山濕地公園定為旅游扶貧開發項目。隨后各涉及縣(區)全力配合,最終打造一個以沉沙輸水、游覽觀光為主要功能,兼有娛樂運動、科教啟智功能的特色生態景區。項目建設以及對沉沙池區進行的生態治理,推動位山濕地公園、二干渠城市生態公園等水利風景區和高標準生態廊道陸續建成,使這里的水、林、沙等資源成為生態旅游的依托。
生態改善讓沙洲變綠洲、沙地變良田。位山濕地公園旁的高新區顧官屯鎮西程鋪村就是一個生動案例。伴隨著土地逐漸改善,西程鋪村村民劉德芳建起了蔬菜大棚,種植的甜瓜及水果絲瓜,銷往城區的大型商超。劉德芳還通過網絡直播,向廣大網友推介濕地公園和自家大棚的蔬菜。如今,每逢節假日,到西程鋪村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由于品質佳口感好,市場銷售供不應求,畝產值達2萬余元。“黃河水給咱帶來了新生活。”西程鋪村網格黨支部書記劉恒順說,該村依托濕地生態游的發展,還打造了采摘、垂釣、民宿等體驗游產品。
在生態旅游發展方面,我市除了位山濕地公園這樣的大手筆,更多的是遍地開花的“微改造”。以莘縣張魯回族鎮菜園村為例,該村采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模式,將閑棄坑塘建成垂釣基地,并配合采摘、餐飲等業態,打造出一條鄉村廢棄坑塘治理與村集體產業發展相協調的綠色致富新路子。村黨支部書記徐振鵬表示,菜園村將繼續努力,推動實現生態美、產業旺。
不斷改善的生態環境,為我市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旅游業提供了絕佳的機遇。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我市堅持規劃先行,構建整體保護發展大格局。高標準編制《聊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一城兩帶”發展布局,對打造“黃河文化旅游帶”、建設黃河文化公園進行頂層設計,并制定多個工作方案。我市堅持以保護為主,深入挖掘黃河生態資源,謀劃實施了東阿黃河生態長廊等一批生態旅游項目,提升了東阿沿黃村莊艾山村等一批生態旅游景區的品質,生態保護帶來的效益正轉化為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
青山不言,見證著偉大時代的變遷;綠水不語,流淌著群眾的笑語歡顏。在“兩山”理論的聊城實踐中,群眾真真切切地提升了獲得感、幸福感。
2023-08-29 16:04:52
2023-08-29 15:59:18
2023-08-28 18:08:28
2023-08-01 14:55:58
2023-07-13 16:32:19
2023-06-20 16:41:4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