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健康 >

              老年人盛夏在家也要提防熱射病

              來源:聊城晚報  2024-07-18 10:24:01
              A+A-
              分享

                □ 田慈

                夏日炎炎,多地持續(xù)高溫預警。我們都知道,高溫戶外作業(yè)容易中暑,而熱射病作為最嚴重的中暑類型,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熱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中,機體體溫調節(jié)功能失衡導致的嚴重急性熱致疾病。由于機體產熱大于散熱,導致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如譫妄、驚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熱射病一旦發(fā)生,病情進展迅速,會造成多器官功能受損,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若不及時救治,死亡率高達50%—70%。

                臨床上將熱射病分為勞力型熱射病和經典型熱射病兩種類型。勞力型熱射病主要發(fā)生于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從事戶外作業(yè)或運動的人群,以年輕人為主。他們由于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huán)境中進行高強度體力活動,產熱增加,導致體溫調節(jié)功能失衡,從而引發(fā)熱射病。而經典型熱射病則多見于老年人。

                大家可能會問,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戶外作業(yè)或運動會產熱增加,容易得熱射病,這比較好理解,可老年人很少出門,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家里,更別提戶外運動了,為什么還成了經典型熱射病的好發(fā)人群呢?

                許多老年人通常怕冷,家人也怕老人著涼感冒,所以即便天氣炎熱,老人在家里的時候,可能不喜歡開空調,甚至從不開空調。此外,老年人通常會穿相對較多的衣物,這時候,他們雖然不像勞力型熱射病會有產熱的明顯增加,但容易出現散熱功能的障礙,并且由于老年人體溫調節(jié)能力減弱,可能會誘發(fā)熱射病。

                不同于勞力型熱射病發(fā)病急、進展快,經典型熱射病起病相對隱匿、緩慢,更容易被大家忽略。老年人常合并一些基礎疾病,一旦患上熱射病往往更容易發(fā)生臟器損傷,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更高,所以經典型熱射病病死率更高。

                在這里提醒大家,老年人家屬更需要對熱射病有一定了解。老人在家中,室內環(huán)境也應該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在日常生活中,家人需要關注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如果老人出現發(fā)熱、意識水平下降,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yī)。

                對于曾處于高溫封閉環(huán)境中的年老體弱的患者,若出現發(fā)熱、意識障礙等癥狀(除腦卒中的可能)時,應首先考慮經典型熱射病。當患者有高溫、高濕環(huán)境作業(yè)或高強度體力運動經歷,出現高熱、意識障礙等癥狀時,應首先考慮勞力型熱射病。需要強調的是,不管是哪一種類型,都會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一旦發(fā)生,不要猶豫,及時撥打急救電話,盡快送醫(yī)。

                在熱射病的治療過程中,快速、有效、持續(xù)降溫是首要治療措施。呼叫急救人員的同時,可以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使其迅速脫離高溫、高濕環(huán)境。還可用涼毛巾或冰袋冷敷患者頭部、腋下及大腿根部等,迅速給患者降溫?;颊哌€需及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需要強調的是,降低熱射病病死率的關鍵在于預防。有效的預防措施有很多,比如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及不通風的環(huán)境,減少和避免中暑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保證充分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同時及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避免脫水的發(fā)生。對于老年人等易感人群,要特別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從而減少熱射病的發(fā)生。

                (作者為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yī)師)

                據2024年7月12日《人民日報》

              編輯:李明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