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記者直擊 >

              讓愿景變實景 為人民謀幸?!某恰づ硭畺|西部協作系列報道之民生篇

              來源:聊城日報  2023-08-30 09:18:16
              A+A-
              分享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開展東西部協作,是黨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發展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們要讓幫扶成果惠及所有農民,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推動東西部協作工作上臺階。”彭水自治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掛職)郭延偉說,聊城把增進彭水人民的民生福祉作為協作幫扶的目的,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圍繞“聊城所能、彭水所需”,突出精準和實效,完善對口協作機制,加快鄉村振興步伐,與彭水干部群眾一道,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東西部協作的民生答卷更有溫度。

                一襲白衣 護航健康之路

                “經過這一周的治療,您的癥狀已經好轉,腦內血腫明顯減小,病情趨于穩定,再鞏固治療一周左右就可以考慮出院了。”8月19日一早,聊城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劉超在彭水縣人民醫院外二科查房時,拿起治療前后的兩張腦CT片,對患者胡某詳細解說。

                8月12日,27歲的胡某打籃球時不慎摔傷,發生短暫昏迷,醒后頭痛頭昏并嘔吐,于是來醫院就診。經腦CT及??撇轶w顯示:蛛網膜下腔出血,右側額葉腦挫裂傷伴腦內血腫。劉超結合病史、查體及輔助檢查結果,為其制定了治療方案,治療效果明顯。胡某和家屬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并對幫扶專家及團隊的精心救治表示感謝。

                在彭水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來自聊城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的主任醫師、博士張喜紅正在為一名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查房、指導治療;在神經科,來自聊城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主治醫師、醫學碩士班茹,在給一名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患者進行用藥后評估和神經系統查體……

                “生命之重,重于千金。為緩解山區村民看病難的問題,除了在醫院坐診治療外,我們還多次組成義診分隊,行程百余里,到大山深處的鄉鎮進行義診,為村民送醫、送藥、送健康。”聊城市人民醫院派駐彭水縣人民醫院掛職副院長張書廣告訴記者。

                越是偏遠的山區,對醫療資源越是渴望。

                聊城依托資源優勢,結合彭水縣域常見病、多發病等實際情況,重點建設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及危重新生兒救治等五大中心,開展機械取栓術等多項新技術,填補了彭水醫療的空白;加大對彭水縣人民醫院資金支持,用好用足專項資金和各類幫扶資金。2022年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縣人民醫院410萬元,2023年爭取魯渝協作資金400萬元以及院內配套資金100萬元,用于卒中中心及消化內鏡中心建設……

                身著白衣,心有錦繡,不求聞達,但求利人。這條支醫之路“道阻且艱”,支援隊員克服身體、心理、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困難,在離家千里之外的大山深處開展工作,助力當地醫療水平的提高,保障當地人民的身體健康。今年1—7月份,彭水縣人民醫院出院19833人,同比增長33.02%;重癥患者出院人數157人,同比增長27.64%;三四級手術3406人次,同比增長43.77%;病床使用率98.06%,同比增長21.58%;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重點環節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三尺講臺 照亮未來之光

                8月21日9時,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民族中學高三云志一班,來自聊城三中的支教數學老師王子亮正在給學生上課;旁邊教室里,來自聊城一中的支教地理老師李立新正在給同學們講解低層大氣的組成,去年他所帶的兩個班成績優秀,今年學校又安排他繼續帶高三……

                孔子圣像、七星廣場、農業數字廣場……在聊城援建的民族中學耕讀園里,嶄新的設計和建筑既體現了時代氣息,又融入了彭水的文化元素。“魯渝協作及教育人才組團幫扶以來,聊城先后派出1名校長和6名老師來到彭水民族中學支教,不斷輸出山東先進教育理念,共享優秀管理經驗,搭建全新交流平臺,從辦學環境和學校管理,全方位賦能學校發展。學校教學質量逐年攀升,辦學特色愈加明顯。”民族中學黨委書記任萍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承載著每一個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教育改變人的思想,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一個地區的面貌。”郭延偉說,為了提升當地教育素質,聊城爭取魯渝協作資金600萬元,用于職教中心運動場看臺建設、民族中學體育館多功能廳裝修;民族中學籌建了名師大講堂,引進聊城名師對教師進行輪訓……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脈相承。聊城通過支援與合作并舉、“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解決彭水教育發展中的困難,助推彭水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讓彭水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了來自兩河交匯處的“聊城情誼”。

                彭水民族中學和彭水縣職教中心的發展成為聊城與彭水“千里情”的見證者。今年,民族中學重點本科上線人數由164人上升到222人,本科上線人數由331人上升到425人;彭水縣職教中心在重慶市綜合排名由24位升到16位,2023年春季高考本科上線人數由178人上升到221人,排名升至重慶市第2位。

                一心幫扶 夯實幸福之本

                在普子鎮雙橋社區重慶市鉻帥服飾貿易有限公司的東西部協作幫扶車間里,60歲的陳紅碧正坐在縫紉機前熟練地縫制校服,6歲的孫女在旁邊快樂地玩耍。以前,陳紅碧一直在紹興打工,孫女出生后,她便回到老家照看孩子。如今,她經常帶著孫女來鉻帥服飾打工,每天能拿到200元左右的工資。

                在聊城援助下,鉻帥服飾已擁有500多臺先進的服裝加工設備、完整的生產流水線,主要從事校服、工作裝定制。2018年以來,共幫助當地群眾1000余人就業,人均月工資3000余元,接收特殊人群(低保戶、建卡貧困戶、退役軍人、殘疾人)就業300余人。

                在潤溪鄉白果坪村的魯渝協作項目中草藥百部基地里,74歲的劉桂英正在除草,她在家門口打工,每天能掙100多元。該項目通過“公司+農戶”等模式,惠及全鎮8000戶、28000人,其中脫貧戶1298戶、5470人;布福娜中藥材加工廠建設項目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長期惠及農戶430戶、2050人,其中鞏固脫貧戶121戶、465人;櫻桃井村蜜餞生產線及保鮮庫建設項目實現蜜餞年產量5萬公斤,解決當地脫貧64戶、198人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源,是人民群眾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徑,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掛職干部管理組依托彭水資源稟賦,加大產業幫扶力度,近3年幫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財政援助資金達1.7億元、動員社會捐款1005.8萬元、捐物折款252.1萬元,共建援助項目104個,建立東西部協作幫扶車間7個,舉辦勞務培訓班20期,惠及貧困人口2.2萬人,激活了彭水發展的內生動力。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為了鞏固拓展彭水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聊城將聚焦群眾需要、市場需求,進一步完善勞務協作體系,加強政策對接、信息共享,強化技能培訓,提高精準服務和匹配效率,更好幫助群眾穩定就業。

                文/圖 記者 布雙起 夏旭光

                ■記者感言

                為了群眾的笑臉

                在彭水采訪時,看到最多的就是村民的笑臉,聽到他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感謝,感謝聊城為彭水送來了這么好的支援隊伍,感謝聊城為彭水帶來了這么多就業崗位,感謝聊城支援的項目讓他們不出村就能就業。

                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大考中彰顯為民本色,在大戰大考中,更能彰顯“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之堅,更能考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之誠。聊城援彭干部從兩河交匯的聊城來到山城重慶的彭水,變的是“戰場”,不變的是沖鋒的姿態、為民的本色、決勝的斗志。

                在援建過程中,聊城援彭干部引來一個個項目、一家家企業,栽下一棵棵幸福的幼苗,當幼苗成長為森林時,便是這座城市的美好未來。

                這是正在書寫的歷史,這是振奮人心的未來。夢在遠方,光在心中,路在腳下,聊城援彭干部們用點點星火匯聚成炬,照亮了群眾的一張張笑臉,筑起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石!

                □ 夏旭光

              編輯:馬麟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